癌末婦想吃東西!家屬狠下心「堅持不給食物」 醫搖頭嘆:「斷食善終不是非黑即白」

雖然現代醫療成功地將人類平均壽命大大延長,但許多疾病在臨終前仍苦苦折磨病患,讓家屬們看到後於心不忍,因此衍生出安寧緩和醫療的模式,透過「斷食善終」,讓病患相對不痛苦地離開。不過,日前卻傳出有一名癌症末期的70多歲婦人,在斷食善終期間飢餓難耐,卻被家屬制止,讓一旁的醫師看了相當難受。

圖片來源:Pixabay


花蓮慈濟醫院緩和醫學中心主任王英偉表示,過去曾接手一名癌末病患的案子,家屬一樣選擇斷食善終讓她好好離開。但在過程中,婦人因為飢餓感到相當難受,家屬卻認為給予食物等同這段期間前功盡棄,因此要求印尼籍看護不得供應食物,這讓該名看護非常難做人,「因為在印尼,是不會不給病人吃東西的」,這也導致該名看護在雙方壓力夾擊下,崩潰提出辭職。

圖片來源:ingimage


王英偉認為,斷食善終有時候會造成非常極端的結果,就像案例中的病患認為吃是一種善的表現,那就別在「斷食」這一角度上鑽牛角尖,「若病人已經在善的過程,為什麼現在就要終?」。他直言,斷食善終主要是希望達成自然死亡的目標,但並非有無法撼動的硬性規定,「不是全部斷或全部不斷」,應該在這之上做好溝通,不能像上述案例一樣,家屬期望不想救、就不用救的方向發展。

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台灣安寧緩和護理學會理事長邱智鈴也指出,所謂斷食善終,是透過評估病患身體狀況、病情,才能決定要不要供應食物,「而非採取人為方式斷食」,若病患想吃、能吃,就應該予以放行,「要是違反他的意願,反會讓病人身心不平安」。她表示,人在過世前夕,身體會自然進入衰弱狀態,屆時飢餓、對食物的渴望也會大大降低,也就無須斷食,即能達到自然離世的狀態。
圖片來源:pexels


很多時候的事情並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應該針對現有的狀況做調整,否則病患感到不適,就大大違背「善終」的初心了。



資料來源:LINE today







© search.foodpara.com 2024   |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