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魚補鈣健腦!但是「6種魚」盡量少吃 「重金屬含量」可能超標

喜歡吃魚,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飲食安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很多人擔心魚類、水產會不會有重金屬污染,比如汞污染的風險,魚到底該怎麼挑選、怎麼吃更健康?這些問題,我們來一一解答~

吃魚的好處,可不只是健腦
魚肉作為「白肉」的一種,比起豬牛羊肉來說,熱量和飽和脂肪的含量更低,鈣等礦物質的含量相對更高,可以作為減重、減脂期的優質蛋白質來源。
而且,魚肉中富含的谷氨酸、天冬氨酸等呈鮮味氨基酸,讓魚肉自帶鮮味。這使得我們在做魚時不用經過重油、重鹽、高糖的深度加工,只需清蒸或煮湯,就能美味誘人。
再加上不少魚(尤其是多脂的海魚、部分淡水魚)體內 DHA 等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很高,對於促進大腦細胞、視覺細胞的發育和健康也多有裨益,很適合作為日常補充 DHA 的良好食物來源,對於大腦處於飛速發育期的嬰幼兒、需要補充 DHA 的老人、年輕人而言,都是相當推薦的食物。

魚肉與豬肉、牛肉的營養素含量對比
種類 蛋白質(g/100g) 脂肪(g/100g) 鈣(mg/100g) 熱量(kcal/100g)
鱸魚 18.6 3.4(飽和脂肪0.8) 138 105
豬肉(瘦) 20.3 6.2(飽和脂肪2.48) 6 143
牛肉(瘦) 21.3 2.5(飽和脂肪1.4) 5 113
另外,不少魚體內的維生素 D 含量不低,而其他常見食物中的維生素 D 含量均不高。對於缺乏日曬黑、食物中維生素 D 匱乏的人群來說,很適合多吃魚。

魚肉有重金屬?
哪些魚重金屬含量更高?
水體中的一些重金屬,如汞、鉛、砷、鎘,可以通過水體或者含有重金屬的藻類等,在魚體內不斷富集,而且代謝時間很長。
以往,人們認為深海的大型魚比淡水魚更容易遭受重金屬污染。這個結論有一定道理,也有相應的調查研究結果支撐[1]。不過,魚體內重金屬污染情況也和不同海域、魚的種類和年齡等因素有關。
在全球範圍內,存在這樣的一般規律:
肉食魚比雜食魚和草食魚的重金屬含量高;
體型大的魚比體型小的魚重金屬含量高;
年齡大的魚比年齡小的魚重金屬含量高。
像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列出的「不推薦」(汞含量高)級別中,就包含了鯊魚、劍魚、方頭魚、大耳馬鮫魚、大目金槍魚、馬林魚等大型肉食性魚類[2]。

而不同海域也對魚體重金屬含量有影響。
根據一份調查研究結果,東海渤海地區的野生魚體內汞含量高於養殖魚;南海的海水養殖魚體內汞含量高於野生魚[3]。同時,在這份調查中,石斑魚、金線魚、鯰魚、鱖魚等肉食魚顯示出了較高的汞含量,這也符合我們前文提到的一般規律。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也有關於魚體含汞水平的提示,其中也列出了如金目鯛魚、劍魚、 方頭魚、大目金槍魚、藍旗金槍魚、旗魚、鯊魚等汞含量較高的肉食魚。這與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給出的「不推薦食用」類目相似[4]。
再者,要提醒大家的是,即便同一種魚,也應該避免選擇體重過大的,這主要是因為體重較大意味著魚齡較大,不僅肉質不一定細嫩,也容易通過吃吃喝喝富集到更多的重金屬。

無論是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香港食物安全中心,還是居民膳食指南比較推薦的低汞、高 DHA 魚類包括:三文魚、鱸魚、沙丁魚、鳳尾魚、大黃魚、羅非魚等。一些貝類也屬於低汞的安全範疇,如蛤蜊、蟹、牡蠣、扇貝等,物美價廉,也是可以選擇的。

想要盡量遠離重金屬
吃法也有講究
除了熟悉哪些魚可能重金屬含量更高,在對魚進行烹飪加工的過程中,也有一些技巧可以盡量降低我們攝入重金屬的風險。
1、盡量避開上面不推薦的幾種大型魚類
2、搭配一些促進人體重金屬排出的食材
人體有清除、排出重金屬的能力。只要不是長期、大量吃重金屬含量高的魚,一般造成危害的可能性不算大。如果能在烹飪過程中加入一些促進人體排出重金屬的食物,如膳食纖維含量豐富的粗雜糧和蔬果,則能更好地預防傷害。
3、食物多樣化
我們可以充分發揮食物多樣化的優勢,既降低了對可能含重金屬的魚類的使用量,也能充分發揮不同食物營養素種類不同,不同營養素相互協作的健康效果,來最大程度地降低、分攤、抵消可能因重金屬攝入帶來的健康風險。
舉個例子,擔心重金屬的存在傷害大腦和神經系統,我們可以通過多吃一些有益大腦和神經系統健康的食物,如富含 DHA 的三文魚,原味堅果等。擔心重金屬增加肝臟代謝負擔,可以適當多吃富含維生素 C 的新鮮蔬果等。
總而言之,食物多樣化無論從豐富營養,還是預防慢性病,以及對抗重金屬對健康的危害等方面,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最後,魚肉的攝入也要注意量的限制。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薦,正常成年人每周建議吃 2 次魚,差不多 300~500 克的量。做魚時以清蒸為好,盡量避免煎炸燒烤的方式,以免破壞魚肉中的不飽和脂肪酸,也防止因為煎炸燒烤而增加致癌物的含量。
文章參考:搜狐





© search.foodpara.com 2024   |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