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任何癥狀!29歲女「確診肺癌」 醫生:這樣的例子很多「4類人」要重視肺部檢查

前段時間,「29歲姑娘無癥狀確診肺癌」的話題登上熱搜,引發眾多關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下稱浙大二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介紹,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最近,年僅25歲的杭州姑娘小張(化名)剛剛做完手術,術後化驗結果顯示肺腺癌,這讓平時生活作息規律、注重養生的她大吃了一驚,同時也慶幸,「還好通過體檢發現得及時!」
體檢發現肺結節25歲姑娘無癥狀確診肺癌
25歲的小張在杭州一家公司做會計,平時不熬夜,不抽煙不喝酒,周末經常和朋友爬山、跑步。今年體檢中,小張被告知胸部CT結果顯示左肺下葉有一個10*6mm的混合磨玻璃結節,趕忙來到浙大二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就診。
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李雯教授根據小張CT結果,建議小張先服用莫西沙星治療9天,三個月後複查胸部高解析度CT,若三個月後結節仍然存在,可考慮是否進行胸腔鏡手術。

三個月後,小張複查結果仍然顯示有肺結節存在,且結節邊界模糊,實性成分超過50%。小張同意了醫生的手術建議,術後結果顯示肺腺癌。小張的肺癌仍屬早期,手術切除病灶後,幾乎可以實現臨床治癒。
前段時間,36歲的周先生就在一次全身體檢後,發現自己CT報告上提示有肺結節,而且還有「腫瘤不除外」五個大字,他嚇得馬上跑去醫院就診。
醫生認為雖不能完全排除腫瘤,但炎症所致的概率更大,建議其先積極抗炎治療,1個月後再複查胸部CT。令人驚喜的是,1個月後周先生的肺結節基本「消失了」!
高風險結節不重視隨訪2年從9毫米長到2厘米
根據美國胸部協會(ATS)的觀點,在做過肺部CT和X光的人群中,最高有一半會發現肺結節,但是大多數肺結節都是良性的,只有不到5%的肺結節會致癌。
儘管惡性結節只佔檢出總數的5%左右,但是對待隨訪觀察的肺結節,切勿掉以輕心。
前幾天,李雯教授就接待了一位50歲的劉先生,因為頭痛、消瘦來醫院就診,檢查時發現劉先生有一枚2cm的肺結節。病理結果顯示已經進展到肺腺癌晚期,出現腦轉移。

李雯教授(中)工作場景
追問後得知,劉先生在很早之前體檢時就發現肺磨玻璃結節,直徑約6mm左右,形態尚可。醫生建議他6個月後複查,但劉先生覺得自己從不吸煙,外加他聽說肺結節在年紀大的人身上「活力並不強」,所以並沒有重視。
2年前公司體檢,劉先生的胸部CT檢查顯示肺結節有所增長,直徑約9毫米左右,周邊出現毛刺、中央密度增高,懷疑肺癌,建議其儘快處理。但劉先生覺得自己結節並沒有增大多少,而且身體也沒有不適,並未採取醫生建議。
李雯教授說,臨床上70%的肺癌確診時已到了中晚期,中晚期已錯過最佳治療期,預後效果不佳,肺癌晚期5年生存率不到20%。
有些人會對肺結節有些誤解,覺得肺結節沒有明顯變大就不需要處理,但其實肺結節的形態、密度等都會影響肺結節良惡性判斷。
舉例來說:
有分葉狀、短細毛刺、胸膜凹陷征、血管穿行,提示惡性可能性大;
密度不均勻,結節內有小泡者多為惡性;
增強CT顯示不均勻強化或中度強化者多為惡性;
不強化或高度強化,多見於良性,像鈣化的結節大部分是良性的。

這些人體檢一定要重視肺部檢查
雖然不是所有的肺部結節都會發展為癌,而且肺結節大部分為良性,但也不能排除一部分屬於早期腫瘤或者癌前病變。
每一次的肺結節隨訪複查,都能及早發現肺結節的變化,讓醫生能對肺部健康狀態作出較為明確的評估,這也及時發現早期肺癌的有效手段。
建議正常人群每年定期體檢肺部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尤其是⇩
年齡40歲以上,且吸煙史20年以上,每天20支以上,或每天吸煙的支數x煙齡=400以上,戒煙時間<15年;
有腫瘤家族史,特別是有肺癌家族史;
既往有肺部疾病史(慢阻肺、瀰漫性肺纖維化、肺結核等);
有環境或者高危職業暴露史。



盡量遠離各種環境職業致癌因素
吸煙是國際公認的導致肺癌最重要因素之一,一定不要抽煙,並遠離二手煙、三手煙的暴露;
注意防護各種室內外空氣污染 (工業廢氣、汽車尾氣、家庭廚房油煙等) ;
避免各種職業暴露 (煤炭、石油、化工、水泥等粉塵、毒氣、輻射等)。
一旦發現肺結節,無論是良性還是惡性,都應採取謹慎態度。良性結節並不代表可以忽視,定期隨訪複查是確保健康的關鍵。
生活中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生活習慣
遠離癌症性格:如長時間愛生悶氣、性格鬱悶或急躁愛發脾氣等;
調整好生活的節奏,要保持規律的作息、均衡的飲食,避免過度勞累和熬夜,並定期鍛煉,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文章參考:騰訊





© search.foodpara.com 2024   |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