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骨就是養壽!骨科醫生提醒:50歲後「4個養骨訣竅」要牢記

沒有頸椎病、腰椎病和骨關節病是多少老年人求而不得的夢想?但是現實終究是殘酷的,以骨質疏鬆症為例,根據數據顯示,60歲以上的人群,男性患有骨質疏鬆的概率有23%,女性更是高達49%,要知道,這還只是骨質疏鬆這一種疾病在60歲以上人群中的患病率。那麼對於年齡更大的人群,或者綜合多種骨科疾病來看,又有多少人是患病的呢?



雖然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研究數據可以證明,這些骨病與患者的壽命相關,但是骨病對於人體的折磨卻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老年人,在骨病影響到日常的運動后,其危害也是不容小覷的,所以常有醫生說「養骨就是養壽」。
一、為什麼說養骨就是養壽?50歲后骨質會有哪些變化?
為什麼說養骨就是養壽呢?這種說法有什麼依據嗎?其實,這個問題早在2014年就有答案了,在2014年出版了一本名為《養骨就是養命》的書籍。
其中提到,骨骼不但支撐著我們的身體,保護著我們的內臟,同時與人體的各個器官臟器都存在關聯性。不僅僅是明確的骨關節病變,還有很多疑難雜症的基本病因都與骨骼有關,所以只要將骨骼問題解決,這些因為骨骼引起的疑難雜症也都會不治而愈。



從臨床醫學的角度出發,雖然目前並沒有明確的研究數據證明骨骼疾病可以直接影響壽命的長短,但不論是頸椎病、腰椎病還是膝關節損傷、骨質疏鬆等常見的骨關節疾病,大多是會伴有明顯疼痛的。而因為疼痛或者骨質損傷等原因,患者情緒和自由活動也會受到影響。
長時間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以及無法自由活動導致的活動量減少,就可能會影響內分泌、心血管系統等間接地影響壽命



很多人覺得這似乎有些危言聳聽了,但事實就在眼前,人們在疾病真正到來之前都是對自己的身體十分自信的,直到疼痛到來,這才後悔之前沒有好好保養身體。正常人從35歲開始,人體對於鈣的吸收就要小於流失的速度,從此開啟漫長的「骨質流失」的過程
而通常在50歲之後,人體的骨質流失已經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會開始出現骨質疏鬆以及一系列的骨病。而從此以後,人體對於鈣的吸收能力還會越來越差,如果不會合理的養骨,骨質還可能會越來越差,出現骨質疏鬆、疼痛無力等情況。



二、骨科醫生提醒:牢記這四點,養骨很簡單!
既然如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麼做到合理有效地養骨呢?骨科醫生提醒,下面四點很重要,要牢記。
1、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飲食決定著外界對於人體的鈣的輸入,所以尤為重要。那麼是不是以形補形,多吃骨頭湯就可以補鈣壯骨了呢?其實不是的,早就有研究證實,骨頭湯中的鈣含量遠遠低於牛奶,而且含有大量的脂肪,甚至可能阻礙鈣的吸收,所以喝骨頭湯補鈣是不可取的。



想要通過飲食來補鈣,應該注重的是食物中的鈣含量以及能夠促進骨骼代謝和吸收的鉀和維生素D的含量,而這些通常可以從適量的蛋類、奶類食物以及香蕉、橙子、深海魚、瘦肉、動物內臟等食物中攝入。 2、適當的運動是保證骨骼健康的另一要素,每天合理的進行有氧運動,可以有效地鍛煉骨骼和肌肉,對於養骨的幫助也是很大的。建議一天運動兩次,每次半小時到一小時之間
以腰部肌肉為例,腰部肌肉力量的鍛煉有利於預防腰椎間盤突出,但是需要注意運動一定要適量,避免造成肌肉損傷。



3、曬太陽補鈣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說法,這個說法與喝骨頭湯補鈣不同,是有科學依據的。曬太陽時照射到的紫外線可以讓皮膚產生活性的維生素D,與上面所說的飲食補充維生素D的效果相同,可以促進鈣的吸收,幫助補鈣來強壯骨骼。 4、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長時間玩手機,久坐久站等可能誘發頸腰椎骨病的不良習慣。在日常的運動和勞動過程中,注意量力而行,避免一次性過度地劇烈運動或者高強度的體力勞動造成骨損傷。
傷筋動骨一百天,這是自古就有的說法,這主要是因為骨骼本身的血運較差,所以一旦損傷,恢復起來就是比較慢的。萬一損傷到附近的神經組織,甚至可能會造成難以恢復的損傷。



三、如果出現這些情況,請及時就醫檢查骨質情況。
如果能夠做到以上四點,基本上在日常生活中的養骨就已經做的很好了,但是生活常常是伴有一些意外的,能夠很好的養骨並不能就保證不會出現骨病,所以我們還需要注意,一旦出現可疑的不適癥狀,就要及時就醫檢查,避免耽誤早期的疾病診斷和治療。常見的可疑癥狀主要有局部的紅腫、疼痛以及活動受限、骨骼畸形、反常活動等。



以骨骼畸形和反常活動為例,這就是骨折的典型表現之一,平常無法彎曲的直骨突然可以彎曲了,這種反常活動基本上是肉眼可見的,也是可以初步診斷骨折的典型癥狀。
所以一旦發現這些可疑癥狀,一定要及時地就醫檢查。這種情況一般會進行X線或者CT的檢查,具體結合實際情況和存在異常的部位。這主要是為了了解患處的骨質具體情況,避免耽誤診斷和治療,造成進一步的感染和骨折難以癒合的情況。



而一旦出現腰部或者頸部的局部疼痛,同時伴有頭疼、雙臂或雙腿的酸脹麻木、坐骨神經痛等神經根壓迫癥狀,則有很大的可能性是有頸椎或腰椎間盤突出的情況,這時候通常醫生會建議進行核磁共振的檢查,以明確是否存在椎間盤突出,以及突出的嚴重程度和神經根的壓迫程度,再進行下一步的處理。



四、不同的檢查骨質的方式到底有什麼區別?
那麼到達醫院以後,面對多種多樣的骨質檢查方式,我們究竟該如何選擇?它們又是主要有哪些區別呢?
首先,當我們出現不適之後無論是懷疑哪種問題,肯定都是要先經過醫生初步診斷的,醫生懷疑可能存在的問題之後,再通過相應的檢查去明確診斷。那麼對於具體檢查的選擇就沒有多說的必要了,建議遵醫囑進行,以免誤診漏診的情況,這裡著重講解一下常見的幾種檢查的區別。



臨床上最常用的檢查骨質的方法無外乎有X線平片、CT(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以及核磁共振(MRI)三種,這三種檢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見到非常多的,那麼他們究竟有哪些區別呢?
首先,X線是最簡單也最廉價的一種檢查,它可以大致看清骨質的損傷情況,對於骨折等疾病有診斷價值,但是由於其成像原理,通常需要多角度的拍攝,而且相比較CT而言,要模糊許多



而CT則可以更加清晰地看清骨骼的情況,相當於將拍攝部位切成無數片,相比較於X線可以觀察到具體的病變部位和程度。
核磁共振的優勢在於可以更有效地觀察到拍攝部位的神經根以及肌肉組織、脂肪等情況,適合檢查診斷頸、腰椎間盤突出等疾病,更容易看清突出的椎間盤對於神經和周邊組織的壓迫情況。
總而言之,X線、CT和核磁共振對於骨科疾病的檢查是各有利弊的,所以對於檢查項目的具體選擇,還是要結合個人的實際情況遵醫囑進行。



需要注意的是,近年來,骨科疾病的患者們還在不斷地年輕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患上了曾經被貼上標籤,專屬於老年人的骨質疏鬆、頸腰椎間盤突出這樣的疾病,這就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了。
其中,不良的生活習慣和作息以及久坐久站的工作性質,是年輕人患上骨病的首要原因。這裡也呼籲年輕人們,和老年人一起重視起骨骼健康,學會合理、科學的養骨,避免骨骼和身體的過早衰退。









© search.foodpara.com 2024   |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