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冷!退休老人出門一趟「突發腦梗」 醫生勸告:冬天外出「這2件事」一定要注意





冬日的清晨,天空泛著微微的灰藍色,街道上的行人裹緊了身上的衣服。一位叫李大爺的老人緩緩從家門出來,手裡拎著一個小小的布袋。他準備去樓下的菜市場買點新鮮的蔬菜。
他的步伐不算快,臉上掛著淡淡的笑容,呼出的白氣在寒風中化作薄霧。剛走到門口,他忽然頓了一下,臉色微微發白,用手扶住了旁邊的欄杆,像是頭暈,又像是渾身無力。
鄰居張阿姨正巧路過,見狀連忙上前扶住他:「李大哥,你沒事吧?要不要送你去醫院?」李大爺擺擺手說:「沒事沒事,可能是天冷血壓有點高,歇一會兒就好了。」



張阿姨不放心,還是堅持把他送回了家。幾天後,李大爺因為頭暈和半邊麻木被家人送進了醫院,醫生診斷他是腦梗的先兆。家人一陣後怕:「不就是天冷出個門嗎?怎麼就出了這麼大的事?」醫生卻嘆了口氣:「天冷,忽視了一些小細節,腦梗來得猝不及防。」


這個故事讓人心頭一緊,天氣變冷,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往往忽視了身體的警鐘。腦梗這種疾病像個隱形殺手,悄無聲息間威脅著健康。那麼,為什麼冬天會成為腦梗的高發季?又有哪兩件事是出門時必須注意的?


冬季氣溫下降,人體的血管會受到寒冷的刺激而收縮。血管一旦變窄,血液流動的速度就會減慢,血液中的雜質更容易堆積在血管壁上,形成血栓。



對於老年人來說,身體的代謝功能減弱,血管的彈性也逐漸下降,血壓波動會更加明顯。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血液本身就容易變黏稠,遇到天冷,風險更是成倍增加。稍不注意,血栓脫落或堵塞腦部血管,就會引發腦梗。


醫生經常提到,腦梗的發生並不是一瞬間的,它往往有一些早期信號,比如頭暈、肢體麻木、突然的無力感,甚至是短暫的語言障礙。但很多人因為這些癥狀持續時間短,誤以為是小毛病,等到真的發作時,往往為時已晚。
天氣冷的時候,很多人出門前通常只想著穿一件厚外套,卻忽略了手腳和頭部的保暖。其實,這些部位的溫暖與否直接關係到血液循環的通暢。



1. 頭部的保暖不能忽視
李大爺的醫生特彆強調,冬天外出一定要戴帽子。頭部是人體散熱最快的地方之一,寒風一吹,血管容易受到刺激而劇烈收縮。特別是一些喜歡晨練的老人,早上溫度最低,頭部暴露在低溫下,血管會更容易痙攣,引發腦供血不足。
醫生還提到,冬天的早晨最好不要過早出門,因為此時氣溫最低,血壓波動最大,稍有不慎就可能誘發血管問題。



2. 手腳的溫暖連著全身健康
手腳冰冷是很多老年人在冬天的常見問題。這不僅會讓身體感到不適,還會直接影響血液循環。李大爺的兒子後來回憶,父親那天出門時只是穿了一雙普通的布鞋,腳上冰涼,回家後就一直覺得不舒服。
醫生解釋,腳部的血管距離心臟最遠,溫度過低會讓血液循環變得更加困難。出門時穿一雙保暖的鞋子,戴好手套,能有效降低腦梗的發生風險。



除了做好保暖,出門後還有兩件事需要特別注意。李大爺的故事給了我們警示,有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動作,卻隱藏著大風險。
1. 不要猛然低頭或轉頭
醫生在檢查時發現,李大爺的頸動脈有輕微的斑塊。天冷時,血管變得脆弱,突然低頭或者轉頭的動作可能導致血流瞬間受到阻礙,甚至讓血栓脫落。醫生建議,在冬季外出時,尤其是清晨和傍晚,盡量保持動作緩慢。如果需要系鞋帶或撿東西,最好先蹲下再慢慢低頭,避免血壓瞬間波動。



2. 別忽視短暫的頭暈或麻木感
張阿姨說,李大爺那天站在小區門口時,停頓了一下,扶住了欄杆。這個小細節其實是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醫生解釋,這種短暫的頭暈、視線模糊或肢體麻木,很可能是短暫性的腦缺血發作(TIA)。雖然癥狀會很快緩解,但它往往是腦梗前的預警信號。一旦出現類似情況,千萬不能掉以輕心,應該儘快就醫檢查。
除了外出的注意事項,醫生還特別提醒,預防腦梗並不僅僅是冬天的事情,它更是一種生活習慣的養成。
李大爺的醫生建議他每天測量血壓,定期服用降壓藥,並保持清淡飲食,少吃高鹽、高脂的食物。此外,每天的適量運動也至關重要,但冬天運動要注意時間和方式,最好選擇上午十點到下午三點之間,避免過早或天黑外出。



張阿姨後來感慨道:「大哥那天要不是我碰巧路過,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醫生說了,天冷的時候,別拿身體開玩笑,尤其是我們這個年紀的人。」


每個人都應該像張阿姨一樣,把健康放在心上,用心去感知身體傳達的信號,真正做到防患於未然。
天冷了,別忘了提醒身邊的親人朋友,出門注意保暖,行動時慢一些,健康比什麼都重要。願每個人都能平安度過這個冬天。






文章參考:今日頭條







© search.foodpara.com 2024   |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