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強寒流於本週來襲,各地幾乎呈現10度以下低溫,不少山區更因此降下大雪,吸引民眾前往朝聖。不過,對於許多人來說,雪景固然美好,但防寒措施卻一點也不能馬虎。時至今日,許多禦寒神器孕育而生,例如發熱衣、毛衣、羽絨外套、手套、毛帽等,都是必備聖品,其中又以發熱衣最受歡迎。
圖片來源:ETtoday新聞雲
外科醫師江坤俊在節目《健康2.0》中透露,發熱衣本身是利用「聚丙烯酸酯」的成分,藉由吸取人體散發的水蒸氣凝固後,放出熱量並加以吸收,而發熱衣在吸收後會將這股熱量反彈己身,相當於將自己散發的熱量回收再利用,達到保溫的效果。但並非穿上發熱衣就能獲得上述功效,其中3種穿衣方式必須達成,才會達到最佳發熱功能,否則恐造成反效果。
圖片來源:健康2.0 YouTube
一、
穿在最內層。若發熱衣並未接觸身體,中間仍有其他衣物隔擋,則吸收水蒸氣的功能就會大幅下降,失去保溫效果;二、
選擇貼身款式。部分人會為了活動舒適,選擇有些空隙、彈性的款式,但若穿著過於寬鬆,則水蒸氣可能會因此溢散,沒辦法被發熱衣有效吸收,降低保溫功效;三、
擦乾汗再穿。很多人在運動後因害怕著涼,選擇馬上穿上發熱衣。但事實上,發熱衣若遭汗水沾濕,雖然需要部分水氣,但並不能一次性吸收大量水份,又無能排出,則可能造成「越穿越冷」窘境,因此需把汗水擦乾,好讓發熱衣發揮最大功效。
圖片來源:健康2.0 YouTube
江坤俊也補充,發熱衣並非人人都可穿著,例如痘痘肌、異味性皮膚炎患者就必須注意,「發熱衣保存了你的體溫,就會讓你稍微比較容易流汗,像有些異位性皮膚的人,他身上只要流汗,異位性皮膚炎可能就發作」,這類人不妨改為「洋蔥式穿搭」。同時,網上也流傳一款「26度穿衣法」,以科學加減法形式進行保暖疊穿,讓度數總和盡量維持26上下,達到最佳的保暖效果。詳情如下:
圖片來源:健康2.0 YouTube
1.厚羽絨外套、皮草=9至12度
2.毛呢大衣=7度
3.發熱衣、輕薄羽絨外套=6度
4.風衣、擋風外套=5度
5.厚毛衣、厚西裝外套=4度
6.針織衫、毛絨背心=3度
7.襯衫、薄外套=2度
8.棉質長袖上衣、輕薄長褲、連身裙=1度
原來發熱衣不是穿上去就好,長知識了呢!
影片來源:健康2.0 YouTube
資料來源:ETtoday新聞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