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歲女子「暴瘦10公斤」!欣喜重返苗條身材,醫生檢查完痛惜告知:已罹癌晚期

2023年2月,在上海某一國企工作的55歲李女士在與同事聚餐時,被好幾位同事都誇瘦了不少,當時李女士並未留意,心想這些只不過是同事後輩們的客套話罷了。但回家之後她還是忍不住去稱了自己的體重,驚奇地發現自己確實比從前輕了幾斤,李女士頓時覺得非常開心。
在這之後,李女士胃口大增,想趁自己煥發「第二春」之際去品嘗儘可能多的美食。並且出奇的是,儘管她吃得越來越多,但體重卻在逐漸下降。部門裡一些年輕女同事都好奇地問她是靠什麼瘦下來的,是不是有特效減肥藥。
李女士頗為得意地說:「心輕一身輕,我就是自然瘦下來的。」
就這樣一直持續至5月,李女士體重已經掉了20斤。她意識到不對勁了,並且開始感受到胃區有隱隱作痛,腰背部也開始出現疼痛,臉色也比平時更加蠟黃,於是她決定在下一次單位體檢時好好問問大夫。



體檢這天到了,應李女士要求,這次彩超醫生在李女士腹部觀察了許久,還一面和旁邊的醫生小聲嘀咕著。彩超結束后,醫生提醒李女士說她的胰腺上存在一個低回聲腫物,需要去大醫院做增強CT進一步明確腫塊性質。
李女士本來想詢問更多的細節,但是下一位體檢者已經到了,她只能悻悻地離開。過了一兩天,她獨自去當地人民醫院做了增強CT,然後拿著檢查結果去找挂號的醫生。
醫生看完她的檢查報告,便問李女士有沒有帶家屬過來。聽完這話,李女士頓感不妙,她強忍恐懼地讓醫生告訴她本人實情。
醫生思考了片刻,然後說道:「你的胰腺上長了一個腫塊,目前看結果可以初步判斷大概率會是惡性.....」瞬間,李女士整個人呆住了,以至於醫生後面的話全部都沒聽進去。



看到李女士一時接受不了,醫生就寬慰到這只是初步結論,最終需要進行病理穿刺才能夠確診,有些胰腺炎或免疫性疾病也會出現類似的CT影像學表現。
事實上,醫生並未說出詳細的情況,李女士的病情已不容樂觀。
她胰腺體尾部腫瘤早已入侵了腹腔動脈干,因此無法行手術切除,只能通過放化療縮小腫塊以延長生命。並且針對體尾部胰腺癌,目前首選的經皮穿刺活檢屬於「最困難的穿刺活檢之一」。
之所以棘手,就是因為胰腺所處的生理位置十分特殊。胰腺前方緊鄰胃腸道,後方為兩條重要的大血管——主動脈和下腔靜脈,右邊被十二指腸包繞,左邊毗鄰脾臟,胰腺周身環繞數條血管,包括但不限於胰十二指腸動靜脈、腸系膜上動靜脈和腹腔干動脈,因此在行胰腺穿刺時很容易就會損傷上述器官和血管。



胰腺癌有「癌中之王」的稱呼。目前我國胰腺癌高發人群主要為BMI大於35kg/m2的肥胖者、40歲以上男性及絕經期后的女性,發病率約為4.29/10萬,死亡率則高達90%。儘管胰腺癌早期治療效果較好,但此期一般無特異性癥狀而很難被發現。
這樣正是李女士一經發現就被診斷為晚期胰腺癌的原因。一般而言胰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低於5%,存活中位數也僅為20個月,即使放化療也只可延緩數月生存期,所以李女士基本被宣判了死刑。
事後李女士找到醫生作姑息治療,內心也已經慢慢接受了這個噩耗,聽完醫生說的一些話更讓她萬分悔恨:「要是我當初有注意那些,也不至於落到今天這個地步......」



第一,警惕這三類飲食。俗話說「病從口入」,自然胰腺癌也不例外。有三大飲食是對胰腺有顯著損傷的。首先已有動物實驗證實,長期高脂飲食可誘發胰腺慢性損傷,具體機制與脂質過氧化后損傷大鼠胰腺星狀細胞導致胰腺慢性纖維化有關。
此外,高蛋白、高糖類飲食是胰腺的另外兩大殺手。胰腺作為人體最大的腺體,不僅具有外分泌功能,產生各種消化酶幫助分解各種大分子物質,還具有內分泌功能,可產生胰島素、胰高血糖素來調解血糖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三大營養物質中蛋白質的消化基本靠胰腺來完成,而胰島素又是人體內唯一一種可以降糖的激素,因此一旦攝入高蛋白和高糖類食物,胰腺細胞將會不堪重負而「過勞死」。



第二,密切關注胰腺損傷相關指證。胰腺癌的發病原因與慢性胰腺炎存在一定關聯。因此我們需要注意胰腺炎的典型臨床表現,包括慢性上腹部彌散性疼痛,有時可放射至腰背部,以及食欲不振、脂肪瀉等消化道癥狀;而短時間內快速消瘦則是胰腺癌的中晚期表現,需要特別留心。
臨床上篩查胰腺疾病包括三個指標。首先是腫瘤標誌物,常用的包括CA19-9、CEA和POA;接著是血清生化學指標,最常使用的是血尿澱粉酶、血糖檢測和糖耐量實驗;最後是影像學檢測,包括李女士使用的B超、增強CT,以及後續穿刺需要用到的內鏡或核磁共振等。
第三,增加運動。「生命在於運動」,去年腫瘤研究領域的權威期刊Cancer cell報道了一篇有氧運動激活免疫系統、減緩小鼠胰腺癌細胞生長的研究。



該項實驗中,研究人員每周給予小鼠模型5次低強度的跑步運動,每次持續30分鐘,結果顯示腫瘤形成率降低了50%,並且腫瘤體積縮小了25%。這無疑為我們堅持運動、預防癌症的概念帶來了科學理論支持。
因此,從以上三點做起,那麼我們就可以盡最大可能遠離胰腺癌,而不是像李女士一樣由於一開始大意而最終後悔莫及。




來源:今日頭條








© search.foodpara.com 2024   |   Privacy Policy